欢迎进入上海策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官网!

策亿品牌 | 联系策亿 | 网站地图

策亿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的践行者建设一校一品 · 推进教育发展
服务热线13801749890服务热线400-8815-735
校园文化建设塑造文明风气
当前位置:首页 » 策亿广告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 浅谈校园环境雕塑的隐性教育作用

浅谈校园环境雕塑的隐性教育作用

文章出处:查看手机网址
扫一扫!浅谈校园环境雕塑的隐性教育作用扫一扫!
人气:-发表时间:2016-05-24 09:34【

  浅议校园环境雕塑的隐性教育功效

《世纪的嘱托——陈嘉庚与学生》组雕创作随感

  2001年, 世纪之交,在厦门大学80周年校庆之际,在李维祀先生的主持下,我们着手创作《陈嘉庚与学生》群像雕塑。由于是厦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我们对该作品的立意、选材及其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方面都做了缜密的考虑。

  陈嘉庚作为老一辈爱国华侨的领袖,一生倾资办学,把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寄希望于学生。作品立意应本着陈嘉庚先生“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办学理念,以展现厦大师生积极进取、努力开拓、追求至善至美的精神风貌为主要目的。最后作品定名为《世纪的嘱托》,旨在进一步体现老一辈的爱国精神及对青年的殷殷希望,使陈嘉庚的精神与学生永远在一起、与历史长存。

  作品结构上除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外,在作品的构成方式上也打破封闭式的传统构成方式, 以“不完整”的散点、开放式空间形式,让观众直接进入作品所形成的空间,亲近雕像(雕像接近真人尺度),造成一种观众(主要是学生)与雕像互动互补、雕像与校园相映相融的宁静、亲和的氛围。同时作品打破时空的限制,分别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世纪80年代的以及当代的大学生作为表现对象,呈现80年的时空跨度。群像的中心是嘉庚先生与一名当代学生促膝谈心,他双手抚握着那名男生的手,周围的4个男女学生静心聆听、如受重托。雕像空间内外,摆设了一些自然形态的石头,意在为当代和未来的大学生留出一些融入作品的位置,让当代和未来的大学生都有机会围绕在陈嘉庚先生身边,聆听老人的教诲,感受对于国家的责任。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本着“环境育人,空间育人”的教育信条,尽可能地对雕塑与环境校园物质文化景观校园雕塑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整个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功效作了深刻的探讨和研究。下面通过本人对校园文化、物质景观、隐性课程等概念的理解,就校园雕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隐性教育功效作一些论述,这也是我们创作《跨世纪的嘱托——陈嘉庚与学生》组雕的理念之所倚。

  校园世界是最纯粹的生活世界。这个世界有着丰厚的历史、社会、文化积淀。因此,其中所包含的隐性教育因素是丰富的,储藏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包括政治、历史、文化、艺术等无所不容。校园的每一处物质文化景观都在诉说着自己所携带的信息,并把它所寄托的群体审美情感发散出来。作为校园环境的具体体现,校园景观无疑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体验,发挥了隐性课程的作用。可以说,物质文化景观是校园环境对于学生陶冶作用的源泉。

  雕塑作为物质景观的一种,是物质文化的“表达式”,能反映一定群体的精神面貌、审美趣味和价值趋向。校园雕塑是校园物质景观的一种表现类型,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学校文化价值观念的主流,尤其反映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同时,校园雕塑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它同样需要学生去解读,去体味,并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和心理趋向,思考和把握雕塑中所蕴含的各种文化信息。学生在对雕塑进行反复解读与体味中,不断塑造自身,形成相应的文化价值观念,拓展自身的生活视野,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

  校园雕塑与所有的校园物质景观一样,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有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校园雕塑通过被解读,使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群体的环境知觉,而且同时从雕塑作品中领会特定文化的设计思想、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是隐性课程的作用。何谓隐性课程?一般认为,隐性课程就是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无意地传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经验。在这里,教育环境就是“包括校园雕塑在内的各种文化景观”,“非公开性的教育经验”主要指“学生潜移默化中获得的人类共同经验”。因此,隐性课程又可定义为:通过校园文化景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的人类共同经验。 隐性课程是在学生与物质景观的交流与对话中实现的。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与周围的景观进行交流、对话,也即是说,人无时无刻不在解读景观。学生在解读中理解过去和现在的各种文化信息,获得新的生活经验,产生人文精神的建构。因此,景观的解读过程,就是隐性课程的实现过程。而对校园雕塑的解读,其便利之处在于其直观性和超语言性。在解读过程中,学生能够领受大量用语言无法表达的信息。其复杂之处,则在于校园雕塑大都运用抽象与象征、隐喻和悖论的手法表现,特别是我国的校园雕塑,一般具有纪念性、象征性、激励性、装饰性等特点,突出思想审美、重视德育潜化,或着重表现人类的智慧和对真善美永恒的追求。但也正是因为如此,造就了其形式的多样、内容的丰富、意义的博大无边,作为隐性课程才有其巨大的教育功效。学生对雕塑作品的观赏或解读过程,是一个主体(学生)与对象(雕塑作品)互动的过程。通过对校园雕塑——这种精神所物化的对象的解读,直接使自己与雕塑作品建立起整体的关系,从而获得其中的“教育意义”,形成自己的观念思想,产生情感、态度的“再体验”,使学生在与雕塑的对话中,力求使自己活生生的现实性与从雕塑那里获来的感受处于最紧密的和谐之中,以致于两者以一种和谐的方式产生共鸣,人文精神就这样得到了确认和建构。

  校园雕塑的隐性教育功效首先体现为对学生价值判断的影响,这其中传统的伦理道德和时代的主导思想又表现得十分突出。校园雕塑作为一种精神载体,它具有文字属性,同样体现“文以载道”的精神。每一座校园雕塑均蕴含有一定的道德追求,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道德潜化作用,激发学生对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在情绪上的认同,产生共鸣,同时对道德理想、道德建构产生向往之情。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这样的文化的影响下,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使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自豪感、成就感融为一体;使他们的行为由自发变为自为,由他律变成自律。

  同时,校园雕塑在大学生的审美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这里所谈的审美教育是广义的,它旨在培养人的审美价值观和审美能力,是以审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育人方式。作为学校来讲,它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任务。校园雕塑作为校园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艺术家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美然后通过实体材料将这种美进行物化的结果,不同于平面的绘画,它更多的是通过立体的、多彩的、直观的艺术形象,将美凝固在空间之中,并与周围环境共同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情感氛围,进而对师生的思想、情操、行为、习惯起熏陶、渗透和影响的作用。从感知的角度讲,其教育意义更深刻、更持久。在学生对雕塑解读或者说审美的过程中,达成其人文精神的建构和对真善美的感悟。这也是审美教育的本质之所在。

  综上所述,校园雕塑,这种物化了的精神载体,它集中反映了学校这个特定群体的道德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是进行道德教育、审美教育的最好的素材之一。列宁十分推崇雕塑的教育功能,认为雕塑(尤其是纪念性雕塑)在人民思想审美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对校园雕塑的育人作用我们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上海校园文化建设.jpg

本文来源于:http://www.ceyiwh.com(策亿文化),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亿文化主营项目:上海校园雕塑设计|上海校园文化建设|上海企业文化建设|上海机关文化建设|上海文化墙设计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