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上海策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官网!

策亿品牌 | 联系策亿 | 网站地图

策亿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的践行者建设一校一品 · 推进教育发展
服务热线13801749890服务热线400-8815-735
校园文化建设塑造文明风气
当前位置:首页 » 策亿广告资讯中心 » 策亿动态 » 在生活中捕捉与升华学校文化精神

在生活中捕捉与升华学校文化精神

文章出处:查看手机网址
扫一扫!在生活中捕捉与升华学校文化精神扫一扫!
人气:-发表时间:2017-03-21 13:09【

     学校是以文化传承文化,以文化滋养文化的特殊社会组织。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发展不可回避的课题。跨入新的世纪,当国内的一所所名校完成了学校基本设施建设以后,目光又不约而同的投向了课程建设、文化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领域。学校管理者基于学校管理、学生培养等方面的共同认识,以及对学校未来竞争力提升的渴望,普遍把学校文化建设提到了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里,仅就我校的文化建设情况与大家做一个交流,其中一些观点也许值得商榷,希望能与同行分享交流!


     一、我们对学校文化的认识和解读

(一)学校文化的内涵及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华勒最早提出。1932年,他在其《教育社会学》一书中首次使用了“学校文化”这一表述,并把“学校文化”定义为“学校中形成的特别文化”。综合国内外对校园文化的论述,我们认为,学校文化是在一定      历史条件下,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共同行为准则及其在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中的外在表现。它有四层含义:学校文化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由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学校文化是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体系、行为规范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学校文化的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校园人的发展,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校园人的发展。


     1、我们认为学校文化从内而外可以分为四个层面,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因此,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共同价值观的建设。但我们又不能必须脱离了外层的显性文化而去构建精神文化,使核心的价值观脱离存在的载体与基础。


     2、我们同时还认为学校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它都存在并发挥着他的影响力。其意义在于:一是学校文化建设必须不能脱离学校历史和文化传统;二是学校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创新中持续不断的完善、发展、丰富,须经一代又一代校园人的努力,才能保持其先进性和持久的活力;三是学校文化建设必须要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使学校文化建设具有制度保障。


     3、最后,根据国内外对校园文化研究,我们认为十分有必要认真界定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关系,这对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范围,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内部的环境和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而“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有教职工和学生创造积淀并共同遵循的办学思想、价值观念、学校作风与传统、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总和以及体现上述内容的各项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其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宽广,更体现了现代社会中教育的开放性,更有利于从宏观的视野中来审视学校。厘清二者的内涵,我们不难发现校园文化更注重了静态的、社群的、现在的、显在的等要素,现实中许多对于学校文化的讨论实际上是校园文化层面上的,他直接作用于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并产生直接的、显在的效果。学校文化涵盖了校园文化,但侧重于历史的传承性、隐性的价值观等要素,对学校发展发生着持续的影响。因此,从其关系可以看出二者不可偏废,校园文化的长期积淀就会转变为学校的个性文化,学校的个性文化则会衍生出相应的校园文化。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及其意义。

     有人把学校文化比喻为水,提出了学校文化“如水论”。文化是学校的生命之水,学校一旦形成自己的文化,它的每一个成员就会从这生命之水中吮吸营养,发展成长。学校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其意义和作用主要有。


     1、文化是学校个性化品牌的最好标志。学校一旦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就会渗透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中,成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行为、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的指南,并已一种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学校的形象,教师形象、学生形象是学校每一个成员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建立起来的,甚至是经过一代或几代人含辛茹苦、呕心沥血积累起来的,所以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会为之自豪,激励着人们奋发进取,自强不息。


     2、文化是凝聚学校人群的力量源泉。一旦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文化,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凝聚力。良好的育人环境和优良的学风、教风、校风是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力量,凡是加入这个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受到熏陶和感染,她不仅具有强大的同化功能,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中进行的,随风潜入,润物无声。而且能够内化为一种向上的力量,进取的源泉,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3、文化是约束学校人群的道德天平。学校一旦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她就会告诉这个集体的每一个成员该怎么做,这是一种无声的、潜意识的教育。维护她、爱护她、发扬她,就会受到全体成员的尊敬和爱戴;违反她就会受到大家的鄙视和反对,所以她有着一种使每一个成员都自觉接受的约束力。


     4、文化是影响学校环境的辐射源。一旦形成其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不仅对学校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会对周边社区环境都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是通过示范作用引领社区文化的发展。二是通过对学生家长和学生的影响,间接的发挥作用。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原则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作为一所具有革命传统,又融汇了大学品格的学校,应该说在五十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许多良好的传统。为此,我们近年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创设一流的物质与人文环境,营造一流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教育品位,使校园环境富含人文、科技的意境和美的情趣,使学校形成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浓浓的文化氛围。为学生的自主、充分、全面发展,为教师的发展创设理想的环境,努力做到让环境影响人、教化人、培养人,与一流的名牌中学相适应。

基于我们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认为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应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努力做到几个统一。


     1、形式与内涵的统一。学校文化最核心的是在学校办学思想、教育理想等价值观层面上;其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最表层的是学校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因此,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建设,既要避免宽泛的无目标指向的形式主义活动,又要避免单调、枯燥的各种说教,力求形式与内涵的和谐统一。


     2、创新与传承的统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不断发展和创新学校文化是学校提高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学校文化建设是在与历史的对话中实现超越的过程,所以还必须与传承优秀文化统一起来。


     3、个性与规范的统一。学校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受时代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需要、法律法规和文化背景的限制。但学校文化不是将某种社会文化在学校实践中简单应用,它有其相对独立性,是学校在某一社会文化背景下,将学校发展阶段、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学校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亚文化。所以,学校文化没有标准统一的模式。因此,学校文化应在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服从国家需要的前提下,进行丰富的、深刻的、富有个性化的建设。


     为了防止学校文化建设走向空洞的说教。我们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应从关注校园生活开始。其一是因为文化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文化生长和发展的土壤;其二是学校文化是以校园生活为客体展示的,学校文化的精神应该体现在校园生活中;其三则是学校文化的存在意义在于人的教育和发展,而文化对人的影响不能靠认知来解决,需要人参与到校园生活中来亲身感受和体验。


     同时,我们认为良好的校园生活至少还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让师生身心舒展、思想活跃的生活,这是主体形成和发展的需要,也是高品位校园生活应当努力做到的。二是充实而有成就感的生活。校园生活为了学生的发展,发展就意味着有收获有成就。所以良好的校园生活,应该让学生有成就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收获和进步。三是随时可获得各种关爱和帮助的生活。就学校文化建设来说,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好的学校文化。为此,以下我将重点讨论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三、学校文化首在努力营造高品位的育人环境

(一)校园建筑与景观等物质文化要素应清晰的传递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理想。

     清华园对于清华学子是他们灵魂洗礼的神圣殿堂,自由、民主之于北大人,那是洋溢在他们胸堂中的浩然之气。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学校文化中表层的物质文化,还是深层的精神文化,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物质文化记录着校园人的情感历程,也是校园人情感体验的开始,一旦被赋予文化的含义,就会成为承载学校文化传承的图腾,而成为学校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跨入新的世纪后,伴随着学校的改造,我们极大的关注了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首先是精心对学校的建筑和景观进行了设计和建设,形成了附中独特的高品位的育人环境。


     作为承载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我们在重建教学楼的过程中,从教学楼的外形设计和内部功能区的划分,以至于墙砖的选用,我们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以期望能用一种特有的建筑语言传递我们的教育理想和追求。外形上,我们力求突破古板的建筑模式,用变化的线条和色彩展现出一种富有韵律的跃动,顶部腾飞的羽翼设计使整个建筑犹如展翅欲飞的海燕,90米长、30米宽的超大设计,使整个建筑大气雄浑,既反映了北方建筑质朴、简洁等特点,又极赋予现代感,与宽阔校园里其它建筑浑然一体,尽可入画。在内部细节设计上,两个巨大的天井把教学区自然划分为两个部分,顶部拱形钢架玻璃顶采取自然光,使阴阳面的每一个教室都沐浴在阳光之下,特别是二层超大面积的活动平台,阻断了风霜雪雨对师生活动的影响,师生在教学楼内足不出户就可以享有休闲和交流的空间。每一个年级(教育教学单元)单独占有一层独立的教学空间,两边为学生教室,中间为教师办公区、年级会议室、合班教室、谈心室等活动空间。五层和六层由于距离地面较高,所以就设计成了选修课教室和信息电教中心,这样的设计极大方便了师生教学活动的开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和设计理念,也传递了对学生的教育要求,起到了教育人、引导人的作用。


     校园环境文化要给受教育者留下深刻印象,必须具有独特性和原创性。街头千篇一律的雕塑作品或者景观很难给人以震撼的原因要么是缺乏个性化要素,要么与环境不谐调,所以大多受到了人们的批评。我们校园环境文化中的两个典型作品《文明之路》与《科技之光》大型室内壁画,是在新教学楼落成之后设计制作完成的,是我校学校环境文化的代表。《文明之路》选用了我国五千年文明历史进程中典型的文化遗产、文化巨人构成了画面,如马踏飞燕、编钟、兵马俑、司母戊大方鼎、太阳鸟、孔子等,力求显示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精神。《科技之光》以象征的装饰风格,描绘了科技巨人及科学事件,采集了爱因斯坦、牛顿、诺贝尔奖章、太阳光谱、元素符号、DNA链条等近现代科学家代表和科技符号,充分体现了现代科学精神的内涵,构成了极具有现代感的视觉艺术空间。两幅壁画充分反映了我校“科学与人文交融、厚德与博学并举”的育人理念和教育价值追求,同时在一个非常合适的环境下展示出来,起到了激励每一位学子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厚德博学、文理兼长的创新拔尖人才的作用。


     位于学校前区的广场主题文化雕塑《升腾》组雕是2004年由我校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顾问设计,采用了具象和抽象相结合的手法,基座采用了红色,以抽象的巨浪为要素,取其翻卷、升腾的意象,恰似一团升腾的火焰,给人以力量之美。雕塑主体选用了校徽的立体造型。具象的地球,飞翔的大雁,象征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深刻内涵,同时也寓含了我校放眼世界,不断创新的教育追求和理想。校徽以地球和三个“111”构成,体现附中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地球象征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三个“1”表达了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理念,也表明我们的教育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及学校追求的三个目标: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两颗升起的新星,象征培养个性鲜明,勇于创新和文理兼长的优秀人才后备军。位于主雕后面的是一座长15米作用的背景文化墙,与主雕上下前后呼应,选取了近现代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塑像和名言,体现附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校训宗旨,激发学生奋发努力,不断进取,立志成才。


     学校校门采用了一个简洁的造型,两组立柱之上托起了一条巨大有力的横梁,寓意培养栋梁之门。校门采用了通透处理的分割方式,在功能上实现了与外界的隔离,在视觉上又与校外环境融为一体,增加了校园的视觉空间,也展示了学校开放办学,勇于接纳的性格,与山大附中办学传统一脉相承。


     在这样一个错落有致,相互呼应的校园建筑群中,我们又把教学楼前后区分别进行了绿化和美化,在前庭后院的校园格局中,运用大片绿地覆盖校园,其中很大一部分绿地使用了草坪砖来处理,既可以使学生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又起到了美好效果。分布于草坪砖上面的阅报栏、矗立在草地上的磐石、休闲凳,散布在草坪上和环形道路两边的各种灌木以及景观植物,使学校像一个花园,使学生时刻都能怡情、养性,缓解了由于紧张的学习而带来的压力,体现了对学生浓浓的人文关怀。


(二)校园文化的载体需要不断的开发与完善,使师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

     学校文化的本质上是师生文化,学生和老师始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设计者、组织者,又是现代学校文化的参与者与实践者,只有调动全体员工在学校文化建设上的积极性,学校文化建设才富有生命力。


     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不仅聘请了校园环境建设顾问,同时十分注意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当我们学校的标志行的文化设施设计结束以后,我们发现学校图书馆在学生阅览室除了进行适当的布置后,还收集了近年学生的获奖书画作品布置在阅览室,得到了学生和外来参观人员的高度评价。我们认识到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文化建设活动,为此在学校有关会议上多次提出了表扬,肯定了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随后,实验室分别在化学、物理、生物、拓展实验室楼层就开始设计布置了介绍各个学科和科技前沿知识的展览;信息网络中心则在教学主楼的六层把信息与网络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布置,形成了系统了信息知识展览;政教部在第二教学楼内布置了历史道德故事展览,并充分利用设计在教学楼道内的班级文化橱窗,定期组织学生举办班级文化和有关专题展览;党政办和教研室则有效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把各类优秀学生和学校开展的重大活动及时进行展览。艺术楼综合楼、宿舍、体育场等也都不断完善自己的文化环境布置。这些已经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文化氛围。我可以这样说,使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更有品位已经成为每一个员工的追求,他们用智慧和双手在精心装点校园,这也是我们校园文化建设归宿。今天,我作为校长可能需要做的只是向他们提出我的想+法和建议,并致力于学校共同价值观的构建和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


四、学校文化建设重在塑造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是“指按照社会发展对学生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在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过程中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它以群体间的关系和活动为载体,突出表现为教师和学生活动及所体现出的文化特征。”对课程文化的定位,直接决定了课程的范式,影响着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形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关系、评价手段和方式,以及课程的整体功能。在全国上下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学校拥有更多课程权利和自由度的情况下,把课程文化纳入学校文化并作为它的一个子系统来进行研究,无论是对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还是推进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建立以对话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范式,回归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课程建设是一所学校永恒的命题,作为一所具有五十年办学历史的大学附中,由于教师来源与构成的特殊性[六十年代中期,为了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从山西大学选调了大约20名助教、讲师,这批老师一直是学校的教学骨干,直到上世纪末才逐渐退休离开讲台],山西大学附中形成了教师善讲、愿讲,重难度、重拓展等教学风格,课堂中弥漫着自由的风气,教师和学生都把教学的难度作为教学评价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在一些大学才具有特征却在一所中学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可以说是附中课程文化的一个特点。


     随着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化,我们认识到这样的课程文化有其优势所在,但一定存在着某些问题。经过我们认真分析,我们认为这种文化第一是忽视了一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二是忽视了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训练。为了从根本上重塑我们的课程文化,我们在近年加大了对教师的来源和结构的调整力度,除了从大学接受一些优秀毕业生以外,我们还从全国各地选调了一批老师,力求在融合中形成良好的课程文化;同时,我们还在制度上建立了教学的反思机制,每个月进行一次全面地学情分析会,每一个教师都要反思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改进;三是明确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三元目标和课堂教学效能要求,围绕我们提出了要求,学校安排了各种类型的课堂教学论坛、教学观摩、教学交流活动,让各个层次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改变课堂教学风格,基本实现由“灌输中心教学”向“对话中心教学”的转变。经过大约五年的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过程与效能并重的课堂教学范式。


(二)构建满足学生发展的课程平台,把学校建成素质教育的殿堂。

     学校育人最主要载体是课程。一个学校能否提供优质教育,很大程度要看这个学校所提供的课程,要看能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规定课程和自选课程,从而满足学生多元需求与发展。广义的学校课程具有整合学校各文化要素,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素质全面提升得功能,这就决定了它在学校文化中的地位。为此,我们在近年的学校发展中,重点关注了校本课程建设,使之成为呈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载体。我们认为学校的一切具有教育内涵的活动都是课程,因此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应纳入学校课程建设的范围。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我们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


     1、在我校“以人为本、持续发展”核心办学思想指导下,结合我校育人理念、学生培养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我们确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结构和各个模块的功能目标,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校本课程体系。

     2、开发了包括统选、任选、活动三大类,共十三个模块近200门校本课程,课程内容范围涉及道德规范、艺体综合、人文社会、数学科技、专题活动、社团活动以及学科拓展等等。

     3、初步建立了较为合理的校本课程发展实施与保障机制,确保了校本课程建设在时间、空间、人力、财力以及领导组织与实施方面得到保障。

     4、不断完善了校本课程对学生评价和课程质量评价系统,使之尽可能体现现代教育发展的走向,并对学生素质全面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我们的努力,应该说这些课程不仅得到了专家的认同,更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在这个课程平台上,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让一大批个性鲜明、学有所长的学生脱颖而出,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升华师生文化,树立追求卓越的自信和坐标

     在校本课程建设的同时,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还得到了不断丰富,对“自主发展、追求卓越”学生文化和“严谨敬业、不尚浮华、拒绝平庸、追求卓越”的教师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学生文化就是为大多数同学所接受的超越个体组织的生命之流,这是一种沉淀下来的,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强大影响力、渗透力和支配力的东西,是同学们能感知到并自觉去接受的。我们倡导的学生文化是“自主发展、追求卓越”。


     “自主发展”就是要紧紧抓住自己发展的命运,相信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特长,规划自己的未来。让每一名山大附中学生迅速形成“我要发展,我要成功,我要优秀”的内心需求,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和学校的要求。


     “追求卓越”就是在学校和老师的引领下,在学长们拼搏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鼓舞下,以及学长的影响下,每一个步入附中的学子都要树立“非卓越无以辉煌”信念和精神追求。在勤奋、智慧和胆识的基石上,高扬生命的旗帜,用辛勤的汗水焕发生命的光彩。


     这种学生文化的形成除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提炼以外,就是在基于校本课程的学校特色建设中,发现和挖掘出来的。学校的课程文化使学生在学校的成长中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展示才华的舞台,进而迸发出了拼搏进取的动力。因此,每年在学科竞赛、体育比赛、艺术活动、科技创新中都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生。我们每一届学生大约500名学生,但三年中各类获奖人次达到近600人次。所以在学校的各种展览、校报、网站中出现最多的就是学生成就,学生的事迹,这样的一种文化氛围为每一个学生成才树立了信心,找到了坐标。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追逐生命的光彩便自然而然的成了学生中的主流价值观和内心需求。


     2、我们倡导的教师文化是:“严谨敬业、不尚浮华、拒绝平庸、追求卓越”。我们认为:严谨敬业是教师职业精神的操守,不尚浮华是教师人生态度的取向,拒绝平庸是教师职业追求的必然,追求卓越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良好的校园文化为教师提供了职业发展的空间,课程文化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评价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仅要看成绩,还要看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和水平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评价。为此,教师就需要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进行专业学习和提高。近年来,我们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为每一个老师确定了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让他们在开发校本课程、指导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参与各类竞赛等自己擅长的领域中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求参加专业培训已经成为全体教师的共同呼声和诉求,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和反思教学已经成为他们的自觉习惯,“争创一流、超越自我”已经成为他们的共同追求。我们有理由坚信,在这样一种健康的教师文化,有良好的学校管理机制作保证,学校一定能在取得更大的发展。学校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但其关键是校长作为领导学校发展的灵魂,应担负起引领学校文化健康发展的重任,善于捕捉和升华学校发展中闪光点,并采取有力的措施使之逐渐沉淀为校园人的共同价值追求,内外兼修,继承与创新并举,努力把学校推向文化领导发展的层面上,推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校园走廊文化建设

本文来源于:http://www.ceyiwh.com(策亿文化),转载请注明出处!

此文关键字:校园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校园走廊文化建设|文化墙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内容